千千快讯|技术驱动型性别暴力法律实务与司法救助研讨会成功举办

创建时间:2024-12-31 15:45
 
 
 
 
 

技术驱动型性别暴力(Technology-facilitated Gender-based Violence),一种新型的(性别)暴力形式,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人,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其受害者,其中妇女和女童是主要的受害者。

2023年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67届会议(CSW67)对针对妇女和女童的线下和线上暴力、骚扰和歧视的持续性和相互关联表示严重关切,并谴责此类行为的增加。《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也明确提出“严厉打击利用网络对妇女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要求“保障妇女免遭利用网络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加强对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的监管和查处,依法打击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生产者和使用者对妇女实施猥亵、侮辱、诽谤、性骚扰、散布谣言、侵犯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

为探讨这一新型性别暴力的定义、形式、危害、实践现状及相关治理路径,2024年12月23日,在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的支持下,北京市千千律师事务所举办了“北京+30”系列活动之政策分析与法律实务研讨会:技术驱动型性别暴力的现状分析、典型案例及其司法干预路径探讨,会议邀请到相关专家学者、执业律师、高校法学院系学生20多人共聚一堂,围绕技术驱动型性别暴力这一新鲜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交流和讨论。

 

千千所吕孝权律师进行开场发言

 

知名性别问题研究专家、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原副所长刘伯红教授首先结合北京+30背景下解决性别暴力议题的相关国际公约及文件,详细阐释了“对妇女的暴力行为”的定义、类型、发展、成因及应对措施。刘老师总结,基于性别的对妇女的暴力行为是全世界妇女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分地域、民族、制度、文化、阶级、种族、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等等,并随着市场和科技的发展变得更加复杂和隐蔽。

因此,反对对妇女的暴力行为一直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全球、区域和国别的优先关切的行动。在我国,反对基于性别的对妇女的暴力是《北京行动纲领》12个关切领域进步最大的领域之一,但也仍然存在误区或空白,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在我国进一步推动消除一切形式的对妇女的暴力行为。

 

刘伯红老师(右)分享“北京+30”背景下消除性别暴力的国际框架

 

接着,参会人员分享并探讨交流了技术驱动型性别暴力的概念、类型、影响、国内外治理经验、现行政策框架、法律实践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典型案件分享环节,参会人员重点梳理了五种常见的技术驱动型性别暴力典型案例,涉及隔空猥亵、散播私密照片/视频、网络谣言、网络爆破和AI换脸/深度伪造,这些典型案例均摘自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各省公安厅及媒体公开报道的网络暴力典型案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参会人员进行分享(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分组共创环节,参会人员分成四组,经过小组讨论和大组汇报,从宏观架构和微观切入两个层面,详细探讨了技术驱动型性别暴力的特点、司法救济干预的难点、对策和建议,以及实操处理(应对)策略与技巧。后续,参会人员均表示将把会议中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并争取为进一步研究、援助和推动技术驱动型性别暴力议题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和贡献。

 

参会人员进行共创(左右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