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听障女性维权:听障女性法律援助困境、典型案例与留证方式

创建时间:2024-12-31 16:55
 

 

2024年12月6日至7日,受重庆两江新区知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邀请,北京市千千律师事务所的四位专职成员参加了“不再橙默”听障女性身心健康支持小程序发布会,并就听障女性身心健康法律权益维护做了专题分享。

 

千千所反暴力项目组的杨璐嘉与唐舜雨以“当听障女性陷入身心危机,应当如何保存证据?”为主题为参会人员介绍了针对妇女与女童的性别暴力、遭遇暴力时的反应、遭遇暴力后的创伤,以及如何收集证据来维护权益。

 

 

唐舜雨指出,听障女性面临的暴力往往具有交叉性,既涉及性别问题,也与听障身份相关。以家庭暴力为例,除了常见的殴打、虐待和性暴力,听障女性还可能遭受基于其听障身份的特殊暴力。例如,家人或伴侣可能禁止她们用手语与孩子沟通,剥夺其表达权利,或故意忽视她们的需求,限制与他人特别是听障社群的互动,从而将她们孤立。

唐舜雨还提到,人在遭遇暴力时常有僵住或讨好的反应,暴力后留下创伤也很正常,这并不意味着受害者软弱,而是她们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社会应当进一步完善支持体系

 

 

杨璐嘉结合家暴案例,分享了受害者可以采取的法律救济途径和可收集的证据。在救济途径方面,杨璐嘉表示,如果暴力行为较轻且受害者希望在家庭内解决,私力救济可以尝试,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暴力升级。更推荐的做法是通过公力救济途径,如报警、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或提起离婚诉讼。

此外,受害者还可以向施暴者所在单位、妇联、残联、村委会或居委会等寻求帮助,及时就医或向千千所等公益组织求助。在证据收集方面,杨璐嘉强调了有哪些关键的家暴证据。

 

 

千千所项目主管林丽霞则指出,目前社会对听障女性这个群体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她们的声音未被听到,她们的诉求得不到回应,更没有建立起多机构的联动协作机制,导致她们得不到及时的社工、手语翻译、心理、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由于手语翻译尤其是好的手语翻译的缺乏,可能导致她们面临不当刑事追责的风险。她表示,未来将推动千千所与知珑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针对听障女性的法律援助。

 

千千所专职公益律师逯玉分享了代理聋哑女性受性骚扰案件的经验,强调由于聋哑女性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她们常常不懂如何理解法律程序或收集证据,维权面临重大困难。

 

 

千千所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并与听障等相关机构合作,提供普法宣传和维权技能方面的培训,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这个群体,推动建立该领域的多机构、多部门的联动与合作,为听障女性提供可及且优质的社工、手语翻译、法律援助等服务,并促进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保障该群体的合法权益。